除此之外,成电高科也正准备发力,先从低端服务器市场入手,对着IBM,戴尔等传统巨头发起挑战。
——苏远山必须承认,他心中是有对两个月后911的侥幸和期待,但那种意外事件,天知道会怎么发生,会发生成什么样。
如果历史真的被改写,那就真的是……只能靠国内产业自己硬抗。
可是,没有市场怎么抗?
靠内需来拉动?
还是算了吧……
……
陈静和段勇平两人眉头深锁,如果他俩只是普通的企业家,那这种“国家大事”显然不用太操心,但他俩是远芯的领导人,是可以影响到整个国内半导体乃至产品的企业家,当仁不让地要站在整个行业的角度来看待问题。
“科技回归的背后,还是利益的扩张。”在沉默思考数秒后,陈静慢慢道。
她眼神不断闪烁,显然在一直思考:“我们要承认一点,在国内半导体产业崛起的过程中,硅谷的利益是受损的。”
“不错”段勇平马上很认同地点头:“落在远芯身上,就是远芯的崛起过程中,无论是硅谷也好,还是华尔街也好,还是西方政府也好,他们并没有获得足够的利益。”
“这点很好理解,我们完全依靠资本操作和自身的发展实现了崛起,别说融资,连贷款都没搞……简直就是奇迹。”
感慨着顿了顿,段勇平继续道:“我们的策略虽然一直是和诸多企业建立互惠互利的友好合作关系,但实际上,这种互惠互利本质上也是互相制衡。而且,随着我们的快速发展,对西方的制衡反而会更加的具有优势——譬如EDA,譬如RISC-YX,甚至包括我们在移动端的YOS,都已经形成了具有垄断地位的优势。就更别说如今的国际互联网,有影响力的企业有超过半数都诞生自国内。”
“很显然,对面是不允许这种情况出现的。”段勇平冷静地分析着,但越是分析,他便越是无法冷静:“换成是我是XBS,我也不可能在21世纪把未来科技的领导权交出去。”
“这一刀,真是砍在咱们的七寸上啊!”
段勇平一声长叹。
……
听着两人的分析,苏远山略感安慰的同时,也陷入了焦虑中。
远芯的诸多布局都是针对远芯本身而言,说得更直白点,就是他所有的准备,都是在为了迎接当年“老东家”所面临的大棒。
现在倒好,对面非但要搞远芯,而且还是想要把国内科技行业一锅端……
这实在是有点过分得提前了。
作为长期的“战友”,陈静明显觉察到了苏远山的焦虑,她稍稍怔了一下后立刻安慰道:“我们先别着急,这事儿最终还要落在国家层面上。毕竟这不是只针对咱们……而且就算对我们启动了反补贴调查,我们也未必没有办法。”
顿了顿后,陈静接着道:“刚才老段补充得好,虽然我们一直在宣传远芯是世界的远芯,但本质上,远芯除了给海外雇员发工资之外,我们依旧是在依靠科技产品攫取世界财富……”
她这话一出来,苏远山和段勇平都笑了起来。
陈静耸耸肩,也笑道:“这种好事,以前只有发达国家干。现在我们搞起来了……肯定有人是不开心的。”
“所以问题的关键,还是要让对面开心。”陈静轻轻呼了口气:“我建议可以启动一下在硅谷投资建厂的预案了。这样既可以避开产品层面的各种诉讼,也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技术优势。”
段勇平马上问道:“德远?还是鸿远?”
“其实我建议德远和鸿远同时启动投资。”陈静轻声道:“德远就不说了,迟早要去硅谷的。但鸿远,我觉得如果要和伟创力竞争EMS代工厂第一的宝座,硅谷还是不能丢的。”
她说完便望向苏远山。
苏远山眉头皱成一团,数秒后他轻轻摇头:“还是先等一等。”
“我上次去硅谷,找桑德斯说了一下,他把格罗方得当宝贝一样揣着,就算德远有心过去接管星海的晶圆厂,如果不能拿下格罗方得,起码在规模上就不能做到碾压硅谷。”
“至于鸿远……坦白说,这种劳动力密集制造企业,除非那边的失业率达到某个高度,以至于政府不得不开出极为优惠的条件,否则过去就是送温暖,硬亏的。你说伟创力,伟创力现在的竞争力全在东南亚,它在硅谷总部的生产力早就形同虚设了——制造业的人力成本真不是说说而已。”
“如今国内制造业的产业链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,我们不能提前慌了手脚。”
苏远山说着便长叹一声:“预案先不做,但我们要有个心理准备,做好最坏的打算——我虽然相信国家不会不管咱们,但在国家层面的博弈上,我们现在实在是没有办法与对面正面对抗的。”
段勇平点头:“那就要看上面的智慧了。”
“嗯,我先打个电话。”
送走陈静和段勇平,苏远山便立刻给杨光亮打了个电话,然后杨光亮也表示,他也才刚刚收到消息,同样也是一脸懵。
坦白说,高层对XBS上台后的举措肯定有预案——新官上任三把火,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。更何况人家早就喊出了技术回归的口号。
可谁也没料到,这货居然要硬生生地把两国之间的关系往冰点之下压……
结束通话,苏远山在沙发上闭着眼睛坐了很久。
最终他发现,在面对如此高压的时候,自己居然找不到半点破局的办法!
难道真的只能听天由命?等关灯大爷?
片刻后,他猛地起身。
“小倩,给我订机票,我要飞法国。”
(所以啊,有人是真不知道老美在20年前有多么牛逼。还老说什么什么太顺了,说句不客气的,在国内市场成型、在国力追上之前,老美是真可以为所欲为。)